Ⅰ 烧结锡青铜含油轴承的问题怎么控制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烧结在锡青铜粉中加入铁粉研制成铁青铜烧结轴承材料,其铁含量的加入与收缩率、耐磨性的关系,并得出铁粉的最佳加入量为40%。根据铁-铜合金的烧结原理及状态图,得出铁铜合金的材料的烧结温度随铁粉加入量的增加而增高,最佳烧结温度为820-850℃。
Ⅱ 铸造锡青铜和加工锡青铜怎么区分
青铜青铜原指铜锡合金,但工业上都习惯称含铝、硅、铅、铍、锰等的铜合金也为青铜,所以青铜实际上包括锡青铜、铝青铜、铝青铜、铍青铜、硅青铜、铅青铜等。青铜也分为压力加工青铜和铸造青铜两类。
(1)锡青铜 以锡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基合金称锡青铜。工业中使用的锡青铜,锡含量大多在3%~14%之间。锡含量小于5%锡青铜适于冷加工使用;锡含量为5%~7%的锡青铜适于热加工;锡含量大于10%的锡青铜适于铸造。锡青铜在造船、化工、机械、仪表等工业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以制造轴承、轴套等耐磨零件和弹簧等弹性元件以及抗蚀、抗磁零件等。
(2)铝青铜 以铝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基合金称铝青铜。铝青铜的力学性能比黄铜和锡青铜高。实际应用的铝青铜的铝含量在5%~12%之间,含铝为5%~7%的铝青铜塑性最好,适于冷加工使用。铝含量大于7%~8%后,强度增加,但塑性急剧下降,因此多在铸态或经热加工后使用。铝青铜的耐磨性以及在大气、海水、海水碳酸和大多数有机酸中的耐蚀性,均比黄铜和锡青铜高。铝青铜可制造齿轮、轴套、蜗轮等高强度抗磨零件以及高耐蚀性弹性元件。
(3)铍青铜 以铍为基本元素的铜合金称铍青铜。铍青铜的含铍量为1.7%~2.5%。铍青铜的弹性极限、疲劳极限都很高,耐磨性和抗蚀性优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还具有无磁性、受冲击时不产生火花等优点。铍青铜主要用于制作精密仪器的重要弹簧、钟表齿轮、高速高压下工作的轴承、衬套以及电焊机电极、防爆工具、航海罗盘等重要机件。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Ⅲ 如何辨别焊锡条焊锡丝质量的好坏
一、看
目视检查,好的
锡丝
应光滑,有光泽,无氧化现象,发黑现象!
焊锡
丝的质量一般是细一些的颜色发亮的较好,太粗的
焊锡丝
则含铅量较高,并且相对不太容易融化。
二、摸
好的焊锡丝发白发亮,用手擦拭不容易涂到手上,而含铅量高的锡丝则发黑,用手擦拭容易黑手!
锡丝的硬度不高!
延展性
很好,所以越柔软表示纯度越好!
三、焊
在焊之前应该正确调整
烙铁
的温度,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能正常搪锡,根其成量和成分的不同其
溶点
也不同,要调节好适宜的温度才准确的检测!
温度与度数对照表如下,温度误差±5度
锡含量63,熔点183度
锡含量60,熔点190度
锡含量55,熔点205度
锡含量50,熔点215度
锡含量45,熔点226度
锡含量40,熔点238度
锡含量35,熔点247度
锡含量30,熔点258度
锡含量20,熔点280度
锡含量10,熔点300度
电烙铁
搪不上锡跟焊锡丝质量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主要是
烙铁头
太脏
或是烙铁头质量不好!可以用挫搓一下烙铁头的
接触面
或是换一个质量好
紫铜
烙铁头;
在焊接过程中,可根据焊锡的烟雾大小来判断,烟雾少代表纯度高!
焊接过之后可以根据焊点的
光泽度
来进行鉴定。如果焊点比较白,说明焊锡丝含铅量比较大,焊锡丝质量较差;
还可以根据
锡渣
残留的多少来判断,锡渣多的表示锡丝纯度不高,含铅多可含其他
金属元素
的多!
如果按专业的技术来判断的话,就要采用专业的J
-STD-004\006标准,焊锡丝还要根据
绝缘阻抗
、扩展率、润湿性能性能来判断。而
无铅焊锡丝
则要根据是否符合
ROHS标准
,
助焊剂
残留,
无卤素
,上锡速度来判断。
Ⅳ 如何分析青铜器好与坏
青铜器辨伪 1.铸造辨伪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极大 部分是用陶范法铸成的,后代未知此法,作伪者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由于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手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 的原理的方法,因此,特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 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里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对商周青铜器铸造方法的全过程,要有确切的了解。后代伪器的铸造方法和古代用陶范法铸造完全不同,因而伪器所呈现的铸造现象也不相同。观察是否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主要方法, 是的看青铜器是否有块范对合的痕迹,即是事有“线”,了就是看应该合范处是否留有对合的 范痕。在商周时代,任何一件青铜容器,它的块范拼合的痕迹都有一定规格,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而任何一件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要想在拼合的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最熟练的高手,也难免做到天衣无缝。有的器纹饰不多,表层互助组面较大,合范痕迹容易攸 饰 ,但在隐蔽处,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还会遗留痕迹的。但是用蜡模法伪造的青铜器,表面较精细,少数甚至可以达到与陶范法铸造的效果差不多。失蜡法能铸造各种开头和有特殊装饰的器,不需要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早期伪造的青铜器是没有任何痕迹后。后期的失蜡法是在模上贴蜡片,所贴蜡片不合缝,铸成后所显示痕迹,甚至倒使人误认为范线。贴蜡的方法是先塑模,在模上紧贴一层蜡,其存度是待铸青铜器的厚度,在蜡上刻花纹并经修饰,蜡片也可以模印后贴上去,再逐层涂上细泥,在蜡片分块的以合处,会产生微小的不接合或错位的条痕,这一情况在青铜器上的范痕是凹陷的。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这是通常伪器或仿制品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而经过长期文化腐蚀是不同的。 经过数千年缓慢腐蚀的青铜器,因为发氧量,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铸品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另一方面,伪器的蜡模制造都略厚于原器,仿伪者往往未见原物,因而蜡胎的成型也未能如原器壁之薄,这是一个先天的毛病,因而伪铸之器一般都厚于原器,以上两方面因素叠加起来,伪品就明显地重于原器了。伪器系新铸,经叩击后声音清脆,犹如新铜,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的青铜器,铜质已属矿化,所以发音以浑浊者居多。当然埋藏在极其干燥而又纯粹的土层中的青铜器,敲击音也有甚佳的。 古代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温孔,更少铜液灌注有到而产生缩孔的情况。而失蜡和翻砂铸造的伪器,经常在表面出现某些砂眼,有的甚至产生缩孔等铸造缺陷。如不了解这一点,很可能错误地以为砂眼和缩孔是旧铸的特点。
2.器形辨伪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都有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二里冈期到汉代,流行的时间最长,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全面掌握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伪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铸造的伪器,它的器形和铭文均有所本,尽管模仿得并不准确,但也有一定水平。第二种则是毫无根据的杂拼,意在作奇,稀见为贵。直接铸造的伪器,有的器形或铭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故意改了样。如器形有所本,但是却铸上了杜撰的铭文,或者铭文有所本,却铸在毫不相干的器上。拼凑改造的作伪,是水平很低的作伪,如果不仔细观察,也有上当的可能。这类作伪大多是在睦的器物上作部分改造,使人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获得厚利。
3.铭文辨伪
宋代以来,金石在一切文物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金石家的研究重点是文字,当作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往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时收藏家们对青铜器的搜集,往往偏重在铭文方面,晚清是铭文作伪的主要时期。商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有的铭文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也有嵌得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商周时代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划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由于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因此铭文范上阳文在刻完后,乘湿嵌入主体范中,字口厚度要避免与外范接触而需修正,可能要微作接捺,与主体范修正,这样阳文字的上口就大,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这必须精细的观察才能发现。同时在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画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当然,这只是在一部分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是如此。而后刻的铭文,有的是有所本,字体比较拘谨、呆板,字口内有或隐或显的刀凿痕。而用翻砂法铸造的青铜器,泥料颗粒比较粗,铭文笔画的表面与细腻的范土铸造不同。
4.青铜器声味辨伪
商周铜器多为铜墙铁壁锡铅合金,以手敲击,则发声清脆,由于在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烈。而宋以后的伪器多为黄铜,又未氧化或氧化时间较短,以手敲击,声音细长混浊,也无土香味,却有汗腥味,这是由于作伪者多用化学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锈,虽经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气味。有的用石膏制作或修补的伪器,质地轻,颜色白,用手敲击,其声嘶哑。这些只是一般规律,因铜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时间长短、地区、土质等不同,轻重声音有所区别。
5.青铜器铜质辨伪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口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Ⅳ 怎么辨别铜的材质
铜的质复量好坏的辨别:制
1、一般需要观察铜的外观来判断,首先就是看铜的色泽,根据购买的铜的类型不同做不同的颜色判断,
(1)对于紫铜,一般颜色泛红的红铜是好铜。
(2)对于黄铜,一般颜色发浅的要好点。
(3)还有的铜上镀锌或镀锡,颜色发白的好点。
2、对于劣质铜,铜里面有杂质,条状的用手一弯就会断成两截,里面有黑色杂质的就是劣质铜。
3、用手摸一下铜的表面是否光滑、清洁,看看有无砂眼,氧化,破裂等缺陷。还可以用尖锐物品刮在上面,一般好的铜都是利用纯铜加工而成的,会有更好的延伸性。所以优质的铜表面就会有一条深线出现。对于铜管,在铜管里面划了以后,如果和外壁的是一样的,那就表明这个铜管件的整体品质是比较高的。但是如果颜色或者是其他方面不一样的时候,很有可能在里面一些添加类似与铁这些物质了。
4、一般加工成型的铜,主要分为硬态,半硬态,软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柔韧度也有所不同,一般可以通过弯折铜来确定,优质的铜是非常容易弯掉的,但是如果很难弯折或者是弯折了以后会有裂纹出现的时候,表明铜件的质量不是太好。
Ⅵ 怎么检验锡膏的好坏
这个问题不好答你,不能说它好还是坏,那要看你什么要求,什么标准来衡量。就焊料来说,不分有铅或无铅,最好的焊料合金是锡铅合金63/37的,而无铅的焊料合金,对于电子产品来说,目前较好的(还没有找到性能完全达到63/37的)是锡96.5银3.0铜0.5,就是sac305,比较接近锡铅合金的性能,但是价格昂贵,就当前的银价7300元/公斤,这个成分的锡膏价格在500元/公斤以上,很多厂家承受不了,另一种性价比最高,性能也比较接近的是锡99银0.3铜0.7,就是sac0307,这个锡膏目前价格在300元/公斤左右,较易承受,但是这个锡膏比较讲究,工艺窗口:就是温度曲线,也很考锡膏厂家的技术,要做到高活性、低卤低残留,有点难度。
其它的还有锡铜合金、锡铋合金(低温139)等很多种合金成分的锡膏,关键看你是用在什么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适合你用的而价格有最合适的,建议你找专业厂家咨询一下吧。
Ⅶ 黄铜怎样鉴别
黄铜鉴别:
1、把黄铜投入装有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容器,表面出现气泡的就是黄铜。
2、把黄铜投入装有硫酸亚铁溶液的容器,过一段时间,使试剂颜色出现变化的,就是黄铜。
3、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变成银白色的是黄铜。
4、用火烧,火烧黄铜黄铜会变得通红。
(7)铜锡合金烧结后零件如何判断好坏扩展阅读:
主要分类
1、铅黄铜
铅实际不溶于黄铜内,呈游离质点状态分布在晶界上。铅黄铜按其组织有α和(α+β)两种。α铅黄铜由于铅的有害作用较大,高温塑性很低,故只能进行冷变形或热挤压。(α+β)铅黄铜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塑性,可进行锻造。
2、锡黄铜
黄铜中加入锡,可明显提高合金的耐热性,特别是提高抗海水腐蚀的能力,故锡黄铜有“海军黄铜”之称。
常用的锡黄铜有HSn70-1,HSn62-1,HSn60-1等。前者是α合金,具有较高的塑性,可进行冷、热压力加工。后两种牌号的合金具有(α+β)两相组织,并常出现少量的r相,室温塑性不高,只能在热态下变形。
3、锰黄铜
锰在固态黄铜中有较大的溶解度。黄铜中加入1%~4%的锰,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而不降低其塑性。
锰黄铜具有(α+β)组织,常用的有HMn58-2,冷、热态下的压力加工性能相当好。
Ⅷ 如何辨别焊锡条焊锡丝质量的好坏
一、看
目视检查,好的锡丝应光滑,有光泽,无氧化现象,发黑现象!
焊锡丝的质量一般是细一些的颜色发亮的较好,太粗的焊锡丝则含铅量较高,并且相对不太容易融化。
二、摸
好的焊锡丝发白发亮,用手擦拭不容易涂到手上,而含铅量高的锡丝则发黑,用手擦拭容易黑手!
锡丝的硬度不高!延展性很好,所以越柔软表示纯度越好!
三、焊
在焊之前应该正确调整烙铁的温度,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能正常搪锡,根其成量和成分的不同其溶点也不同,要调节好适宜的温度才准确的检测!
温度与度数对照表如下,温度误差±5度
锡含量63,熔点183度
锡含量60,熔点190度
锡含量55,熔点205度
锡含量50,熔点215度
锡含量45,熔点226度
锡含量40,熔点238度
锡含量35,熔点247度
锡含量30,熔点258度
锡含量20,熔点280度
锡含量10,熔点300度
电烙铁搪不上锡跟焊锡丝质量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主要是烙铁头太脏 或是烙铁头质量不好!可以用挫搓一下烙铁头的接触面或是换一个质量好紫铜烙铁头;
在焊接过程中,可根据焊锡的烟雾大小来判断,烟雾少代表纯度高!
焊接过之后可以根据焊点的光泽度来进行鉴定。如果焊点比较白,说明焊锡丝含铅量比较大,焊锡丝质量较差;
还可以根据锡渣残留的多少来判断,锡渣多的表示锡丝纯度不高,含铅多可含其他金属元素的多!
如果按专业的技术来判断的话,就要采用专业的J -STD-004\006标准,焊锡丝还要根据绝缘阻抗、扩展率、润湿性能性能来判断。而无铅焊锡丝则要根据是否符合ROHS标准,助焊剂残留,无卤素,上锡速度来判断。
Ⅸ 民国时的银元是由银铜锡组成的银合金所铸造,如何用化学方法来鉴别这种银合金
民国的银元是银铜合金帀。通过化学方法可以测出银合金银元的银铜比例的。是不是民国银铜是测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