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简述铁碳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铁碳合金成分和组织和之间的关系如图示:
『贰』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的大致规律
规律是:在退火或热轧状态下,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焊接性和冷弯性变差。
碳素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和显微组织。在退火或热轧状态下﹐随含碳量与钢的强度和硬度成正比,而与塑性和冲击韧性成反比。焊接性和冷弯性变差。所以工程结构用钢,常限制含碳量。
钢中含碳量、脱氧程度和含氮量对淬火时效都有很大影响,低碳钢、脱氧不充分的沸腾钢和含氮量较高的钢发生淬火时效最显著,含碳约0.3%的中碳钢,由淬火时效所引起的性能变化已大为减弱。含碳约0.6%的高碳钢,实际上不起时效硬化作用。
(2)如何控制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扩展阅读:
其它相关化学成分影响:
碳素钢中的残余元素和杂质元素如锰、硅、镍、磷、硫、氧、氮等,对碳素钢的性能也有影响。这和影响有时互相加强,有时互相抵销。例如:硫、氧、氮都能增加钢的热脆性,而适量的锰可减少或部分抵销其热脆性。
残余元素除锰、镍外都降低钢的冲击韧性,增加冷脆性。除硫和氧降低强度外,其它杂质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钢的强度。几乎所有的杂质元素都能降低钢的塑性和焊接性。
『叁』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是什么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五种。
『肆』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结构、基本相、组织是什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的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
铁碳合金(iron—carbon alloy)
以铁和碳为组元的二元合金.铁基材料中应用最多的一类——碳钢和铸铁,就是一种工业铁碳合金材料.钢铁材料适用范围广阔的原因,首先在于可用的成分跨度大,从近于无碳的工业纯铁到含碳4%左右的铸铁,在此范围内合金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还在于可采用各种热加工工艺,尤其金属热处理技术,大幅度地改变某一成分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铁碳合金中合金相的形成,与纯铁的晶体结构及碳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关.纯铁有三种同素异构状态:912℃以下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称α-Fe;912~1394℃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称γ-Fe;1394~1538℃(熔点),又呈体心立方,称δ-Fe.在液态,在低于7%碳范围,碳和铁可完全互溶;在固态,碳在铁中的溶解是有限的,并且溶解度取决于铁(溶剂)的晶体结构.与铁的三种同素异构物相对应,碳在铁中形成的固溶体有三种:α固溶体(铁素体)、γ固溶体(奥氏体)和δ固溶体(8铁素体).这些固溶体中,铁原子的空间分布与α-Fe、γ-Fe和δ-Fe一致,碳原子的尺寸远比铁原子为小,在固溶体中它处于点阵的间隙位置,造成点阵畸变.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最大,但不超过2.11%;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不超过0.0218%;而在δ6-Fe中不超过0.09%.当铁碳合金的碳含量超过在铁中的溶解度时,多余的碳可以以铁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单质状态(石墨)存在于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3C(渗碳体,6.69%C)是亚稳相,它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石墨是铁碳合金的稳定平衡相,具有简单六方结构.Fe3C有可能分解成铁和石墨稳定相,但该过程在室温下是极其缓慢的.
工业上获得广泛应用的碳钢和铸铁就是铁碳合金,含碳低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高于2.11%的合金称为铸铁.在碳钢和铸铁中除碳之外,还含有硅、锰、硫、磷、氮、氢、氧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是在冶炼过程中由生铁、脱氧剂和燃料等带入的.这些杂质对钢铁性能产生影响.
碳钢一般按含碳量、用途、质量和冶炼方法分类.按含碳量可分为:低碳钢(C
『伍』 铁碳合金中五种渗碳体组织形态特征及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中五种渗碳体为: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是直接从液相结晶出的,形态是大而长的粗大片状,可以提高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硬度,但降低强度和塑韧性,增加脆性。
2、二次渗碳体:是超过奥氏体中的碳的溶解度而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形态为沿着原奥氏体晶界呈现网状,可以降低钢的强度,增加脆性,应该消除。
3、三次渗碳体:是超过铁素体中的碳的溶解度而从铁素体中析出的,形态为沿着原铁素体晶界呈现不连续条状分布,由于含量很低,才0.33%,因此,对铁碳合金性能没有什么影响。
4、共晶渗碳体:是发生共晶转变生产的渗碳体。形态为鱼骨状,可以降低铸铁的强度,增加硬度和耐磨性,有时有不利的影响,比如增加脆性,这个时候应该通过石墨化退火来消除。
5、共析渗碳体:是发生共析转变生产的渗碳体。形态为层片状,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
(5)如何控制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扩展阅读:
加工工艺:
钢中渗碳体以各种形态存在,外形和成分有很大差异。一次渗碳体多在树枝晶间处析出,呈块状,角部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破碎后呈多角形块状;二次渗碳体多在晶界处或晶内,可能是带状、网状或针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退火、回火后呈球状或粒状。
在金相图谱中渗碳体白亮,退火状态呈珠光色。一次渗碳体和破碎的共晶渗碳体只有在莱氏体钢丝,如9Cr18、Cr12、Cr12MoV和W18Cr4V中才能见到。
只要热加工工艺得当,冷拉用盘条中的一次渗碳体块度应较小、无尖角,共晶碳化物应破碎成小块、角部要圆滑,否则根本无法拉拔,渗碳体带轻度棱角的盘条,可以通过正火后球化退火+轻度(Q020%)拉拔+高温再结晶退火的方法加以挽救。
带状和网状渗碳体也是拉丝用盘条中不应出现的组织,这两种组织提高钢的脆性,不利于钢丝加工成形,显著降低成品钢丝的切削性能和淬火均匀性,对网状2.5级的盘条可用正火的方法改善网状,一般来说钢丝经冷拉-退火两次以上循环,网状可降低0.5-1级。
『陆』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
实验四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金相试样的制备原理,掌握常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研究和了解铁碳合金(碳钢及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3、分析成分(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概 述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状态,即接近平衡状态)所得到的组织。我们可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如下图所示)。
按组织分区的Fe-Fe3C相图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是指碳钢和白口铸铁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有关。此外,对碳钢和白口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Fe-Fe3C相图的理解。
从Fe-Fe3C相图上可以看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所组成。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均有所不同,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用浸蚀剂显露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组成物。
(1)铁素体(F)——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铁素体为体心立方晶体,具有磁性及良好塑性,硬度较低。用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等轴晶粒;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布;当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铁素体呈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2) 渗碳体(Fe3C)——是铁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碳含量为6.69%,质硬而脆,耐腐蚀性强,经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渗碳体呈亮白色,若用苦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体能被染成暗黑色或棕红色,而铁素体乃为白色,由此可区别铁素体与渗碳体。按照成分和形成条件的不同,渗碳体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初生相)是直接由液体中析出的,故在白口铸铁中呈粗大的条片状;二次渗碳体(次生相)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往往呈网络状沿奥氏体晶界分布;三次渗碳体是由铁素体中析出的,通常呈不连续薄片状存在于铁素体晶界处,数量极微,可忽略不计。
『柒』 根据所观察的组织,说明碳含量对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的大致规律。
碳的含量越大,铁碳合金中的金相组织渗碳体的含量几乎成正比例增加,铁素体的含量正比例减少。所以钢的硬度和强度越来越大。而韧性则越来越小。具体要看含碳量在哪一个区域,还有要看热处理的情况。当含碳量小于2%的时候为钢,而大于2%,则成为铁。两者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
『捌』 简述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随含碳量的增加,工业纯铁中的三次渗碳体的量增加;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量减少;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量增加;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珠光体和二次渗碳量也减少,共晶渗碳体量增加;过共晶白口铁中的一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