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温合金的发展
高温合金主要牌号:
固溶强化型铁基合金:
GH1015、GH1035、GH1040、GH1131、GH1140
时效硬化性铁基合金:
GH2018、GH2036、GH2038、GH2130、GH2132、GH2135、GH2136、GH2302、GH2696
固溶强化型镍基合金:
GH3030、GH3039、GH3044、GH3028、GH3128、GH3536、GH605,GH600
时效硬化型镍基合金:
GH4033、GH4037、GH4043、GH4049、GH4133、GH4133B、GH4169、GH4145、GH4090
国外的高温合金叫包含inconel系列 incoloy系列 Hastelloy系列
成分和性能
镍基合金是高温合金中应用最广、高温强度最高的一类合金。其主要原因,一是镍基合金中可以溶解较多合金元素,且能保持较好的组织稳定性;二是可以形成共格有序的 A3B型金属间化合物γ'[Ni3(Al,Ti)]相作为强化相,使合金得到有效的强化,获得比铁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更高的高温强度;三是含铬的镍基合金具有比铁基高温合金更好的抗yang化和抗燃气腐蚀能力。镍基合金含有十多种元素,其中Cr主要起抗yang化和抗腐蚀作用,其他元素主要起强化作用。根据它们的强化作用方式可分为:固溶强化元素,如钨、钼、钴、铬和钒等;沉淀强化元素,如铝、钛、铌和钽;晶界强化元素,如硼、锆、镁和稀土元素等。
㈡ 什么是合金化
提高钢的强度既简便又便宜的方法是增加碳含量。然而,这种方法使其他所希望的性能遭到消弱,如成型性,焊接性,韧性和其他一些性能。几个性能都重要的情况下的几种应用,碳含量必须保持在低水平。在低碳钢中为了获得高强度并同时保持高水平的综合性能最经济的方法是应用微合金化技术。
为什么要高强度
应用高强度钢可以降低板厚度从而在许多应用中降低重量。在汽车工业,车体减轻可以节省燃油从而保护环境(减少排气量)。在造船工业,船体减轻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图3显示的是管道在管线结构中的应用。对于一个18m长,外径1000mm的管道,当用高强度钢X70代替低强度钢时其重量可以从14t降低到6t。另一个重要的例子是民用建筑,如图4所示,的建筑形式,用460MPa的高强度钢代替低强度钢(235MPa)可以节省材料40%,重量降低超过50%,焊接材料可以节约超过70%。
微合金化的效果
图5表明了主要微合金化元素Nb,V和Ti对提高强度和韧性的作用以及其强化机理。这三个元素均是通过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提高强度,但每种机理强化程度不同。Nb具有最强的晶粒细化强化效果,而V具有最强的沉淀强化效果,Ti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如图6所示,晶粒细化是唯一的能够同时提高韧性的强化机理。因此,当同时需要高强度和高韧性综合性能时就需要添加铌,譬如管线钢和结构钢。在图5中还可以反映出铌是经济有效的。如要使低碳钢的屈服强度提高100MPa,需要添加0.02%的铌,而钒则需要添加两倍的量。
铌的晶粒细化引起的强烈效果与其在轧制时通过固溶,特别是碳氮化铌析出延迟奥氏体再结晶有关系。图7显示了分别含Nb,V,Ti钢的效果。铌阻止在轧制最后阶段奥氏体的再结晶,促进了扁平晶粒的变形,从而导致非常细的铁素体晶粒。
铌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在中低碳钢中降低转变温度促使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这一研究已经比较多了,如图8所示。降低转变温度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仍有一部分铌留在固溶体中而没有发生沉淀反应。这一效果在同时加入Nb和Mo或同时加入Nb和B时由于协同作用而加强,如图所示。其中一个实际例子是X80管线钢,铁素体-低珠光体组织在得到韧性要求的同时却达不到强度级别。
微合金化不仅仅对轧制产品有作用。V可以在热处理级别钢种提高强度,而铌可以细化晶粒。如图9所示,在正常热处理之后,铌明显的细化了晶粒。
为了得到所希望的高水平性能,在炼钢时很好的控制杂质含量如S、N、P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需要高韧性的板材产品。图10表明了S是如何影响冲击性能的。为了把S含量控制在低的水平,应用硫化物形状控制(通常用钙处理)对于避免生成对横向韧性有损害的延长硫化镁是非常重要的。
如图11所示,氮对热影响区的韧性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低氮是值得提倡的。这一损害可以用钛固定游离的氮以降低其影响。氮化钛在高温时非常稳定,因此它可以阻止晶粒的增长。图12显示了钛固氮处理提高热影响区韧性的益处。然而用钛需要很好的控制手段。加入到钢中的钛的量要以固定氮所需要的量为上限。如果多加了钛将促使形成碳化钛,这样对热影响区的韧性有损害,如图13所示。氮对焊接金属的韧性也是有影响的,如图14。
板材产品的微合金化
板材产品方面的技术进展可以作如下描述:
50年代后期: Nb的引入
60年代: 控制轧制的试验探索
70年代: 全面实行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
80年代: 实行加速冷却
90年代: 实行直接淬火
图15表示的是微合金化元素Nb、V和Ti在不同的冷却工艺下在板材中的强化效果,Nb的提高强韧性的效果尤为突出。
微合金化板材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管线钢,造船钢,海洋平台,民用建筑(桥梁、高架桥,建筑)以及其它领域。
如表1所示,管线钢产品的发展,表明虽然碳的含量在不断降低,但其强度却在增加,这一原因前面已经说明。提高到X80级的产品已经进行商业生产,一些钢铁公司已经开发了X100级别。提高抗氢致裂纹需要更严格的炼钢工艺并需要非常低的碳和硫含量,如表2所列的工业产品。
最后,表3对几种管线钢进行了总结,包括热轧和炉卷产品。在表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钢中的含铌量高于正常情况的含铌量,在0.07~0.09%之间。这些钢最近几年在北美已经进行商业生产。高铌含量可以把奥氏体再结晶延迟到更高的温度(如图7所示),这使控轧工艺更加宽松,如高的终轧温度,这对有功率限制的钢板轧机是有益的。而且,这些超低碳高Nb钢具有非常好的韧性特性。
对于海洋平台和造船业来讲,自70年代以来的趋势是降低含碳量,特别是在高焊接工作量并需要提高焊接性能的情况下。表4显示的是分别通过正常的热处理和加速冷却工艺生产的335MPa级的典型的化学成分。
在民用建筑方面,图16表明了在瑞典现代桥梁应用的高强度微合金化钢。用高强度钢,屈服强度460MPa级,热机械工艺(TMCP)可以降低重量15,000t,降低费用2500万美元。表5显示的是50mm厚结构板材产品典型的化学成分,工艺分别为正常情况(N),控轧(TM),淬火和回火(QT),热机械工艺(TMCP)和直接淬火(DQ)。最近几年,安全防火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图17所示,防火结构钢已经发展起来,该钢添加Nb和Mo以提高高温强度。
汽车工业用热轧和冷轧薄钢板
在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微合金化热轧和冷轧薄钢板在汽车工业获得了广泛应用。用高强度钢代替低强度钢过去是现在依然是降低汽车车重的有效方法,以节省燃料。安全方面的需要也激发了高强度钢的应用。
热轧薄钢板
热轧低合金高强度钢(HSLA)薄钢板主要用于卡车的底盘部分,也用于大客车的车轮,轮毂等部件。传统的屈服强度水平在350MPa到550MPa之间,具有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组织。表6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化学成分。过去,这些钢也用Ti作为主要微合金化元素来生产,尤其是在过去钢的含硫水平比较高。加入钛的另外一个主要作用是控制硫化物的形状。但是由于其碳化物形成的动力学原因,轧制工艺十分复杂,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允许的,以避免出现典型的最终产品性能大范围的分散,图18。在铁素体-少量珠光体钢中,当薄板的厚度方向需要使用两种微合金化元素来获得更高的强度时,Nb和V的结合将使性能分散范围小些。以上考虑涉及到Ti的碳化物沉淀强化作用。如果只用来固定N,则Ti很有效。在含Nb钢中,强度进一步提高,因为更多的Nb将使铸造性能也得到改善。
最近,开发出690MPa级卡车大梁用钢,它利用了在由热带轧机直接轧出的贝氏体钢中所有的强化机理,图19。表7列出了两种欧洲产品的合金设计。
铁素体-贝氏体钢,含10~30%的贝氏体,用于车轮、轮毂和底盘,它比铁素体-珠光体钢具有更优越的凸缘压边延伸性能。与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相反,当焊接的轮毂轮箍被拉伸时,使用这种钢不会出现局部颈缩。如图20所示,当合金设计、轧制参数——卷取温度——得到控制从而第二相主要为贝氏体相时,就可达到强度和成型性的最优配合。
冷轧薄钢板
传统的微合金高强度冷轧薄板用钢在汽车工业已使用了25年,但部分汽车零件不需要高的成型性。图21显示了罩式退火钢板的典型化学成分。传统的微合金钢也可在连续退火线上生产,此时,对于给定的钢种,可以获得更高的强度。例如,如图22所示的用于汽车侧挡板的双相钢。
更复杂形状的产品——汽车车体(integrated
panels)的开发以及传统钢达不到罩式退火同样的成型性而引入连续退火生产薄钢板,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类型钢,即无间隙钢——超低碳IF钢。
无间隙钢添加Ti、Nb或Ti+Nb生成无间隙原子。尤其在镀锌产品中,TiNb无间隙钢可获得最优配合的机械性能以及更好的表面质量,如图23、24、25、26、27、28所示。仅添加Ti的无间隙钢易于产生表面缺陷。
匹兹堡大学的最新研究工作已经表明,当铌在铁素体晶界溶解时,它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晶界处溶解的铌改善冷加工脆性,并能降低镀锌产品的粉化趋势。
用于锻造的微合金钢
微合金化技术在锻造汽车零件钢中的应用允许除掉传统的淬回火热处理生产汽车零件,从而显著节省生产成本。表8列出了一些在市场上出现的钢种。
现已生产了仅含微合金元素V、仅含Nb以及Nb、V复合微合金钢。研究表明,复合添加Nb和V对提高强度比单独添加这两种微合金元素中的任何一种更有效。Nb提高了V的析出潜能。
在这种产品上,最新成果包括有直接淬火(马氏体)或空冷获得的低碳马氏体+贝氏体或贝氏体钢,它们表现出韧性得到改善。表9给出了一个例子。
高强度紧固件与悬挂弹簧
传统的冷锻高强度紧固件用钢为中碳钢,由淬回火得到最终产品所需的性能。用低碳微合金钢替代中碳钢,不需要热处理就能得到最终所需的机械性能,并且消除了在收线过程中的中间球化处理。表10给出了8.8级钢(铁素体—珠光体)与10.9级钢(铁素体—贝氏体)的化学成分。
悬挂弹簧是另一种使用微合金化技术而达到减重的产品。北美生产出热处理后抗拉强度为2000MPa级、HRc为53-55的钢。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在表11中列出。
渗碳钢
在渗碳处理钢中,尤其在温锻条件下,晶粒非正常长大较为普遍。这些钢中加入铌抑制晶粒非正常长大,这项技术已在日本使用多年,最近在北美也取得应用。微合金元素添加到这些钢中而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更高的加热温度而有可能减少渗碳时间。铌的加入抑制晶粒长大,因而使在更高温度渗碳成为可能。
结构用型钢
在结构用型钢技术上的最新主要进展是仅使用一种化学成分就可满足几种技术条件的含铌结构型钢/横梁钢已工业化。这种由Chaparral钢铁公司开发的“多级别”钢,典型的成分仅含0.01-0.02%Nb(目标为0.015%),这足够将ASTM
A36的屈服强度提高到345MPa以上而抗拉强度限制在550MPa以下,从而既能满足ASTM A36又能满足 ASTM
A572-50的技术条件。铌是选择性添加微量元素,因为为了满足50级钢的最低屈服强度要求,可能要多添加一些V,为0.02-0.03%(与0.015%Nb相比),这会提高结构型钢的抗拉强度,使它接近或超过550MPa,而当满足A572-50的技术要求时,又超过了A36所允许的要求。其它ASTM钢的技术要求可由A572-42、A572-50、A529-42、A5290-50、A709-36与A709-50等多级别钢满足。
钢筋
该产品用于大型混凝土结构以提高抗拉能力。大直径高强度级别钢筋添加了V和Nb。一些现代轧钢厂采用水冷技术取代微合金化提高强度。图29为V和Nb在焊接用钢筋中的强化效果。
世界微合金化钢的发展
世界微合金化钢的发展可由Nb的总消耗量来描述,因为Nb是一种主要微合金化元素,并且75%的Nb用于微合金化钢,见图30。70年代Nb的消耗量急剧上升。当时控轧工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采用,同时汽车工业使用量也在增加。80年代是稳定期,但微合金化钢产量继续增加。Nb消耗量的稳定是因为钢铁厂效率的提高,如连铸设备的安装、加速冷却,对给定量的最终产品,这可节省原材料。然而在Nb消耗量达到饱和点后,在90年代Nb的需求又显著增加。这是受许多重要的钢铁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他们的品种集中在附加值产品,包括微合金化钢。图31很好的显示出在欧洲微合金化钢增加情况。从图中明显看出,在该地区,与粗钢相比,FeNb的消耗量显著增加。在欧洲,每吨钢中的FeNb为60g。
除了微合金钢产量增加外,Nb使用领域也在增加。如图32所示,在70年代中期,Nb主要用在管线钢产品。为开发该产品中而发展起来的微合金化技术在随后的时间里被应用在其他领域,如该图所示的2000年情况。
结论
微合金化技术是一条生产高强度和其它所需性能的高质量产品的经济有效途径。
世界范围内的微合金化钢的产量不断增加。新的钢种已开发出来,并应用在许多领域,保持着钢在材料领域的良好竞争能力。
㈢ 封接合金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铁镍钴合金4J29|KOVAR|ASTM F15|K94610|Nilo K
执行标准:YB/T5231-2005
4J29合金又称可伐(Kovar)合金。该合金在20~450℃具有与硅硼硬玻璃相近的线膨胀系数,居里点较高,并有良好的低温组织稳定性。合金的氧化膜致密,能很好地被玻璃浸润。且不与汞作用,适合在含汞放电的仪表中使用。是电真空器件主要密封结构材料。用于制作与硬玻璃/陶瓷匹配封接的铁镍钴合金带材,棒材,板材,管材,多用于真空电子,电力电子等行业的器件使用。
4J29应用概况与特殊要求
该合金是国际通用的典型的Fe-Ni-Co硬玻璃封接合金。经航空工厂长期使用,性能稳定。主要用于电真空元器件如发射管、振荡管、引燃管、磁控管、晶体管、密封插头、继电器、集成电路的引出线、底盘、外壳、支架等的玻璃封接。在应用中应使选用的玻璃与合金的膨胀系数相匹配。根据使用温度严格检验其低温组织稳定性。在加工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深冲引伸性能。当使用锻材时应严格检验其气密性。
可伐合金因为含钴成分,产品比较耐磨。
可伐易与钼组玻璃进行配合封接 ,一般工件表面要求镀金。
4j29物理性能:
密度:8.17 克/立方厘米
电阻率:0.46 Ω*平方厘米/米
导电率:2.174 * 1000000 S/m
热导率:0.046 卡/cm*s*℃
4J29弹性模量 E=138GPa
4J29成形性能 :
该合金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可制成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但应避免在含硫的气氛中加热。在冷轧时,当带材的冷应变率大于70%时,退火后会引起塑性各向异性;冷应变率在10%~15%范围时,合金在退火后会导致晶粒急剧长大,也将产生合金的塑性各向异性。当最终应变率为60%~65%,晶粒度为7~8.5级时,其塑性各向异性最小。
4J29焊接性能 :
该合金可采用钎焊、熔焊、电阻焊等,方法与铜、钢、镍等金属焊接。当合金中锆含量大于0.06%时,将影响板材的氩弧焊焊接质量,甚至使焊缝开裂。该合金与玻璃封接前,应清洗干净,随后进行高温湿氢处理、预氧化处理。
4J29表面处理工艺 :表面处理可用喷砂、抛光、酸洗。
零件与玻璃封接后,为易于焊接,需去除封接时生成的氧化膜,可将零件在10%盐酸+10%硝酸的水溶液中,加热到70 ℃左右,酸洗2~5min。
该合金具有良好的电镀性能,表面能镀金、银、镍、铬等金属。为便于零件间的焊接或热压粘结,常镀以铜、镍、金、锡的镀层。为改善高频电流的传导能力,降低接触电阻以保证正常的阴极发射特性,常镀以金、银的镀层。为提高器件的耐蚀性能可镀镍或金。
4J29切削加工与磨削性能:
该合金切削特性和奥氏体不锈钢相似。加工时采用高速钢或硬质合金刀具,低速切削加工。切削时可使用冷却剂。该合金磨削性能良好。
4J29主要规格:
4J29无缝管、4J29钢板、4J29圆钢、4J29锻件、4J29法兰、4J29圆环、4J29焊管、4J29钢带、4J29直条、4J29丝材及配套焊材、4J29圆饼、4J29扁钢、4J29六角棒、4J29大小头、4J29弯头、4J29三通、4J29加工件、4J29螺栓螺母、4J29紧固件等。
篇幅有限,如需更多更详细介绍,欢迎咨询了解。
㈣ 合金装备的发展概述
燃烧战车时代
合金装备系列分为两个世代,第一世代是METAL GEAR时代,以2D为主,第二世代是从PS上的潜龙谍影开始的METAL GEAR SOLID时代,虽然两者同处一个世界观,但是确切的说一般玩家所指的合金装备是从PS上开始的,之前的一般称为《燃烧战车》或元祖合金装备。
合金装备
最初于1987年在日本和欧洲地区的MSX平台发售的初代合金装备,故事讲述特种兵Snake潜入世外天国,摧毁机器人Metal Gear。Metal Gear是最早的潜入类型游戏之一。而由于当时KONAMI错误的市场估计,所以之后在美国并未发行MSX的初代合金装备,而KONAMI则无视小岛秀夫,单独委托美国分部在NES(FC的美版名称)上发行所谓的FC版,而美国的小组为了体现FC比MSX优异的多的性能,将游戏进行改版,反而使得游戏丧失了原版的精髓,而最终BOSS也由METAL GEAR变为了庸俗的所谓“控制MG的电脑”。小岛秀夫已经多次抗议这种行为,并认定FC版的合金装备并非正统,甚至认为他是一款彻头彻尾的垃圾作品。而这种行为导致了KONAMI的愤怒,便导致了之后的“续作之争”
索利德 斯内克
KONAMI单独让美国分部的制作人员制作了FC版合金装备的结局《Snake's Revenge》(蛇的复仇)在原来俯视视角基础上增加了横向卷轴场景。但是彻头彻尾的将游戏变为了一款“魂斗罗”式的游戏,而小岛秀夫对这个版本坚决反对,导致此版本并未发售日版,而小岛秀夫则出于对《复仇》的不满,在MSX2上制作了合金装备2,最初于1990年在日本地区的MSX2平台发售。讲述Snake前往中亚小国Zanzibar land解救被绑架的生物学家。本作主要改进了敌人的AI,故事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本作正式引入Solid Snake,即是潜龙谍影中的Solid Snake第一次出现,也造就了现有合金装备-潜龙谍影系列的故事线。
潜龙谍影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次时代主机Playstation等的问世,标志着电视游戏进入三维立体时代,也使得电视游戏电影化演出成为可能。此时,已完成Metal Gear数年的小岛秀夫决定做出一款立体且能像电影一样演出的游戏,而小岛秀夫藕断丝连的将原有的METAL GEAR剧情扩大,完善化,并且确立了以“Snake”为游戏主角,“潜龙谍影”(Metal Gear Solid)系列就此诞生
合金装备索利德
1998年,Metal Gear Solid(合金装备:索利德)在PS上发售,标志着一种新类型游戏的诞生、也是第一次使游戏像电影一样演出及效果表现。由于小岛秀夫的制作理念,本作过场剧情全为即时演算,使得游戏的剧情与操作联系非常紧密(之后系列一直保持该传统),加之此类型带给玩家丰富的潜入方式以及在游戏中带来的紧张感,本作一出便大受欢迎,至今日全球销量超过660万套,使得该系列在欧美有着不亚于《最终幻想》系列的日厂出品游戏,在全球的影响力非常大。该做亦推出过PC版,并且在2003年以画面加强的方式登录NGC主机,名字为《合金装备:孪蛇》。
合金装备2:自由之子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ETAL GEAR SOLID 2: SONS OF LIBERTY
日文名称:メタルギアソリッド2: サンズ オブ リバティー
中文译名:合金装备索利德2:自由之子
游戏平台:PS2
游戏容量:DVD X 1
游戏类型:3D 战术谍报ACT
游戏人数:1人
游戏语言:英文、日文
发行区域:美国、欧洲、日本
发售日期:2001年11月14日(美国)、 2001年11月29日(日本)、 2002年3月8日(欧洲)
发售价格:6,800日元(日版)
游戏设计:小岛秀夫(游戏监督)
制作公司:KOJIMA PRODUCTION
发行公司:KONAMI
输入方式:PS2专用震动手柄
画面格式:480P
对应音效:5.1声道
推荐年龄:18岁以上
游戏销量:640万套
【游戏简介】
《合金装备》历来给人的感觉是电影与游戏的结合体。《合金装备2:自由之子》就被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壁纸(40张)本作中时刻体现着电影的元素,游戏开场那段Snake(斯内克)跳下纽约乔治·华盛顿大桥后站到油轮上的画面明显借鉴了电影《终结者2》,游戏中Snake与俄国士兵Olga(奥尔迦)战斗时的慢镜头又与《黑客帝国》中的子弹如出一辙。并且游戏的音乐也是请到曾为《勇闯夺命岛》、《断箭》、《埃及王子》、《天国王朝》等好莱坞大片创作过音乐的著名音乐制作人Harry Gregson-Williams(哈里·格雷森-威廉姆斯),威廉姆斯在谈到促使其为一部游戏作曲的原因主要还被故事剧情深深打动。1年后KONAMI又推出了完全版《合金装备2:实体》,并且第一次移值到了除PS2以外的XBOX和PC平台上。
合金装备3:食蛇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ETAL GEAR SOLID 3 SNAKE EATER
日文名称:メタルギアソリッド3: スネークイーター
中文译名:合金装备索利德3:食蛇者
游戏平台:PS2
游戏容量:DVDX 1
游戏类型:战术谍报动作/ACT
游戏人数:1人
游戏语言:英文、日文
发行区域:美国、欧洲、日本
发售日期:2004年11月17日(美国)、 12月16日(日本)、 12月30日(韩国)、 2005年3月4日(欧洲)、3月17日(澳洲)
发售价格:6,800日元(日版)
游戏主创:小岛秀夫(系列游戏总监督)
制作公司:KOJIMA PRODUCTION
发行公司:KONAMI COMPUTER ENTERTAINMENT
输入方式:PS2 专用震动手柄
画面格式:480P
对应音效:5.1声道
推荐年龄:18岁以上
游戏销量:490万套
【游戏简介】
故事与操作性都超越了前两部正统续作,堪称为《合金装备》(《MGS》)系列史上最高杰作,但在视角问题上,却为多数玩家所诟病。像电影一样的动作与场景和角色,有非常高的评价。 本作加入了全新的“生存系统”,及游戏的核心系统。玩家可以看到角色的身体状况,吃刚捕获的食物(食物会随着PS2的系统时间的推移而腐化),但是也有部分玩家批评这功能“非常麻烦”,另一方面也有称赞的声音。游戏真实的表现出CQC(近身搏斗)技巧,就像是真的潜入作战一样,同时将“野外生存”这一主题有表现力地体现出来。合金装备
合金装备:掌上行动/加强版
【基本信息】
游戏名称:合金装备:掌上行动 加强版
英文名称:Metal Gear Solid : Portable Ops Plus
制作厂商:KOJIMA Proctions
代理发行: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游戏类型:ACT
载体容量:UMD×1
对应主机:Play Station Portable
语言版本:日文(日版)
发卖日期:2007年09月20日
【游戏简介】
PSP新作《合金装备:掌上行动 加强版》(Metal Gear Solid : Portable Ops Plus)是2006年发售并获得好评的《合金装备:掌上行动》的加强版本,游戏预定于2007年9月20日发售,单本售价2,400日元,与《合金装备:掌上行动》的同捆多彩版(Deluxe Pack)售价为4,300日元。
本作继承了《合金装备》系列的系统和世界设定,增加了新游戏舞台和对战规则,并且作为同伴的士兵种类也大量增加了,更大范围的对战空间,将使玩家尽情体验并肩作战的乐趣!本次的加强版在原《合金装备:掌上行动》的基础上追加新场景、新角色(雷电、Snake、坎贝尔、基因士兵、Johnny等)、新任务关卡和新的游戏模式以及操作指南,此外还将提供一个全新的单机游戏模式以及新对战规则!本次加强版的重心将放在联线游戏上。
合金装备4:爱国者之枪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
日文名称:メタルギア ソリッド 4 ガンズ·オブ·ザ·パトリオット
中文译名:合金装备索利德4:爱国者之枪
游戏平台:PS3
游戏容量:BD X 1(约28GB)
游戏类型:3D 战术谍报ACT
游戏人数:1人
游戏语言:英文、日文
发行区域:美国、欧洲、日本
发售日期:2008年6月12日
发售价格:8,800日元(日版)、99.99美元(美版)
游戏设计:小岛秀夫(游戏监督)
制作成本:6000万美元
制作公司:KOJIMA PRODUCTION
发行公司:KONAMI
输入方式:DualShock 3/SIXAXIS(PS3专用六轴感应手柄)
对应高清:720P、1080P
对应音效:5.1声道、7.1声道
推荐年龄:18岁以上
游戏销量:505万
游戏分级:CERO:D ESRB:M (Mature) BBFC:15 OFLC(AU):MA 15+ OFLC(NZ):R16
【游戏简介】
《合金装备4:爱国者之枪》是《合金装备》系列首次登陆PS3平台上推出的独占游戏。《合金装备4:爱国者之枪》的初期展示动画于2005年的东京电玩展首次公开,游戏监督小岛秀夫明确表示本作品会把过去“合金装备SOLID”作品的谜题全部解决,故事即将完结成为“合金装备SOLID”最后一集。
2007年的E3电玩展、东京电玩展中,小岛秀夫均现身发布《合金装备4:爱国者之枪》的最新消息,包括人物及敌人设计、游戏系统、可用武器及完成的进度等等。
小岛秀夫于杂志访谈时表示,《合金装备5》(MGS5)已开始构思,但是主角不会再由斯内克担任。
合金装备:和平行者
【基本信息】
游戏名称:合金装备索利德:和平行者
英文名称:Metal Gear Solid: Peace Walker
游戏原名:メタルギア?ソリッド?ピースウォーカー
开发厂商:Konami
发行厂商:Konami
游戏类型:ACT
游戏平台:PSP
发售日期:2010年04月29日(日本)2010年06月30日(北美)
发行地区:日本、北美
适宜年龄:15岁以上
人数:4人
Fami通评分:40分(白金殿堂)(备注:这是PSP历史上首个满分游戏!)
【游戏简介】
由《合金装备4》原班人马制作的系列正统最新作《合金装备:和平行者》在E3上公布登陆PSP。本作的主人公与《合金装备3》相同,是美国的传奇英雄Big Boss,游戏的时间背景为《合金装备3》的10年后,也就是1974年,地点则是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佣兵部队“MSF”的所在地。
合金装备崛起:复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ETAL GEAR RISING:Revenge
日文名称:メタルギアライジング:リベンジ
中文译名:合金装备崛起:复仇
游戏平台:PS3、XBOX360、PC
游戏容量:20 G
游戏类型:3D ACT
游戏人数:1人
游戏语言:英文、日文
发行区域:美国、欧洲、日本
发售日期:2013-02-21
发售价格:32000日元
游戏设计:松山重信(游戏导演)
制作公司:KOJIMA PRODUCTION
发行公司:KONAMI
输入方式:鼠标、键盘、手柄
对应高清:720P、1080P
对应音效:5.1声道、7.1声道
推荐年龄:18岁以上
【游戏简介】
在2010年E3展上,著名的制作人,《合金装备》之父小岛秀夫宣布,小岛工作室将为大家带来一款全新的《合金装备》作品。这款游戏名为《合金装备:崛起(MGS RIsing)》。小岛秀夫也正式确认,《合金装备:崛起》就是小岛工作室正在开发的新项目。
2012年,该作宣布延期至2013年,并更名为《合金装备崛起》(METAL GEAR RISING)这也是本作15年来第一次抛弃Solid的“蛇系列”标题,由此可以看出,小岛秀夫致力于把MGR打造成为以雷电为主角的新系列。
2013年5月17日小岛秀夫今日通过广播正式宣布之前登陆Xbox360,PS3的MGS雷电系列作品《合金装备崛起:复仇》将登陆PC平台。
合金装备:噬蛇者3D
《合金装备:噬蛇者3D》是本系列在任天堂新掌机3DS上第一部作品。游戏背景是1960年的冷战时代,场景是在险恶的丛林环境中。除了野外求生这个难关之外,在匿踪方面引入了“迷彩伪装系统”,战斗方面引入了“近距离战斗系统”,加上原本就相当丰富的操作系统和3DS裸眼看3D的游戏体验。
合金装备5(合金装备5:原爆点、合金装备5:幻痛)
由小岛工作室基于FOX引擎开发的《合金装备》(METAL GEAR SOLID)系列第五代作品序章《合金装备5》(METAL GEAR SOLID V)即将在3月20日同步抵达PS3、PS4、Xbox 360和Xbox One。官方同时公布了游戏app,将可和家用平台联动!
《合金装备5:原爆点》(METAL GEAR SOLID V: GROUND ZEROES) app 同样将会推出iOS和Android版本,同时亦会于3月20日上架!
《合金装备5》由“幻痛”和“原爆点”共同组成,Konami已经表示这是两款独立发行的游戏,同时小岛秀夫也已经确认“原爆点”将会先行发布。《合金装备5》作为次世代作品,将会登陆XBOX360、XBOX One、PS3、PS4。
早在2012年VGA上广大玩家就对疑似小岛秀夫FOX引擎神秘新作讨论不休,不止是作者不确定,就连新作叫《合金装备5》还是《合金装备:原爆点》都傻傻分不清。
2013年,在美国举行的GDC2013(游戏开发者大会2013)上著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亲口说出《合金装备5:幻痛》已经在开发中了。
2015年8月底,《合金装备5:幻痛》正式上线,于2015年9月1日在家用机PS4、PS3、XBOX ONE、XBOX 360和PC平台同期发售。游戏为早前发售游戏《合金装备5:原爆点》的续作,并附带多人游戏《合金装备Online 3》。游戏设定一个在架空的冷战世界,除了对峙中的美国和苏联外,世界的格局还被一种称为“合金装备”的武器所影响着。游戏的主要以传奇佣兵Big Boss在阿富汗和非洲的冒险为主轴,在复仇的怒火和新威胁崛起的时代下改变世界的故事。
《合金装备 5:幻痛》发售前,KONAMI 当然不会忘记在关键时候为游戏宣传造势,《合金装备 5:幻痛》最终预告片正式公开后,期待大作新出的玩家又激动了一把。《合金装备》系列承载着十几年的厚重历史,从 1998 年的《合金装备》到 2001 年的《合金装备 2:自由之子》,再从 2004 年的《合金装备 3:食蛇者》到 2008 年的《合金装备 4:爱国者之枪》,熟悉这一系列的玩家观看视频前半段时恐怕会有种岁月如梭的感叹吧。
㈤ 求合金的发展史,有哪几个阶段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二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 ,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需要的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复合渗等.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 ;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三 钢的分类
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2.11%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碳钢是由生铁冶炼获得的合金,除铁、碳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碳钢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因此,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合金钢.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按钢材的用途、化学成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
(一). 按用途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1.结构钢:
(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2.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3.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二). 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6%);高碳钢(含碳量≥0.6%).
合金钢: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此外,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锰钛钢等.
(三). 按质量分类
按钢材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含磷量≤0.045%、含硫量≤0.055%;或磷、硫含量均≤0.050%);优质钢(磷、硫含量含硫量≤0.030%).
此外,还有按冶炼炉的种类,将钢分为平炉钢(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空气转炉钢(酸性转炉、碱性转炉、氧气顶吹转炉钢)与电炉钢.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将钢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镇静钢(脱氧比较完全)及半镇静钢.
钢厂在给钢的产品命名时,往往将用途、成分、质量这三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如将钢称为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等.均≤0.040%);高级优质钢(含磷量≤0.035%、
四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
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机械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下面将分别讨论各种机械性能.
1. 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荷作用下抵抗破坏(过量塑性变形或断裂)的性能.由于载荷的作用方式有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形式,所以强度也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各种强度间常有一定的联系,使用中一般较多以抗拉强度作为最基本的强度指标.
2. 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3. 硬度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目前生产中测定硬度方法最常用的是压入硬度法,它是用一定几何形状的压头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试的金属材料表面,根据被压入程度来测定其硬度值.
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和维氏硬度(HV)等方法.
4. 疲劳
前面所讨论的强度、塑性、硬度都是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机械性能指标.实际上,许多机器零件都是在循环载荷下工作的,在这种条件下零件会产生疲劳.
5. 冲击韧性
以很大速度作用于机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金属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叫做冲击韧性.
五 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种类
1.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
为了提高硬度采取的方法,主要形式是通过加热、保温、速冷.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回火
1. 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 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 稳定工件尺寸
4. 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六 常用炉型的选择
炉型应依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及工件的类型来决定
1.对于不能成批定型生产的,工件大小不相等的,种类较多的,要求工艺上具有通用性、
多用性的,可选用箱式炉.
2.加热长轴类及长的丝杆,管子等工件时,可选用深井式电炉.
3.小批量的渗碳零件,可选用井式气体渗碳炉.
4.对于大批量的汽车、拖拉机齿轮等零件的生产可选连续式渗碳生产线或箱式多用炉.
5.对冲压件板材坯料的加热大批量生产时,最好选用滚动炉,辊底炉.
6.对成批的定型零件,生产上可选用推杆式或传送带式电阻炉(推杆炉或铸带炉)
7.小型机械零件如:螺钉,螺母等可选用振底式炉或网带式炉.
8.钢球及滚柱热处理可选用内螺旋的回转管炉.
9.有色金属锭坯在大批量生产时可用推杆式炉,而对有色金属小零件及材料可用空气循环加热炉.
㈥ 合金是什么
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由各组分熔合成均匀的液体,再经冷凝而得。
青铜是红铜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被称为青铜。较红铜软且熔点高,为1083℃。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㈦ 什么是合金钢合金元素类别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也在不断地被改进、改良,以适应现代社会越来越高的需求。而合金钢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材料,它的出现弥补了碳钢的诸多缺陷。那么什么是合金钢,它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合金种类呢?
基础简介
普通的碳素钢中的主要成分为碳元素与铁元素,而合金钢就是指在普通钢之中加入了其他的合金元素的钢材。通过加入一种或多种的合金元素(如铜、镍、铬等等),钢材的某些性能能够得到大大的改善,以适应不同行业发展的需求。按照加入的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将合金钢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与高合金钢这三种。
发展历程
合金钢的发展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后半期,当时对钢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生产力却不足以解决钢的加工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英国的Mushet制造出了新型钢材。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之后,电弧炉炼钢技术的出现,又为合金钢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各种精炼技术已经普及,钢材的生产量逐步扩大,开始向高纯度与超低碳的方向发展。通过合金钢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合金钢的发展正符合了社会的需,尤其是在制造工业的行业中。
合金元素类别
1.铬(Cr):铬元素能够大大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使材料更耐磨、耐腐蚀。
2.镍(Ni):镍元素在提升钢的强度的同时,能保持它的韧性,还能使其耐腐蚀、耐热。
3.钛(Ti):钛元素能够使钢晶粒的结构更细密,改良其焊接性能。
4.钒(V):钒元素能与碳元素结合生成一种碳化物,能改善其耐腐蚀的性能。
5.钨(W):钨元素能使钢的硬度大大提高,变得更加耐磨耐用。
6.铜(Cu):铜元素能提高钢的强度,改善其耐腐蚀的性能。
7.磷(P):磷元素在一般情况下属于钢材中的有害元素,会降低钢的塑性与焊接性能。
看完了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合金钢这种材料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了解呢?现在,合金钢被广泛的用于机械制造、军事工业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㈧ 合金的发展过程
http://www.tj-iei.org/online_lesson4/hxjz_zx/chapter_02/c02_02_03.htm
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
www.wanfangdata.com.cn